汉口日租界收回历史始末介绍
汉口日租界收回历史始末介绍
1937年7月7日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汉口日租界侨民怕受到波及,同年8月全部撤离回国,汉口日租界由中国政府收回。
1938年6月3日,汉口市市长吴国桢向湖北省省长何成浚报告收回日租界,但是否比照之前的德、俄、英租界那样设置特别区提出了不同建议。特别区的设置因各国退还后的租界不与地方政府同一系统,由国民政府外交部管辖,是一种过渡性的办法。
以前将德国、俄国、英国的租界区改设为特一区、特二区、特三区。现在日本租界区由于日本领事馆和侨民都已经撤离了,在处理上就没有外交方面的顾虑,可以考虑改设警察局直接归汉口市政府统一管理。
湖北省政府经请示国民政府后,决定将汉口日租界收回。1938年8月13日,淞沪会战一周年纪念日,中国政府正式宣布收回汉口日租界,改为汉口第四特别区。
第四特别区成立后,汉口市政府第一项重大举措就是变更路名。日租界13条道路的名称全部更换,且都使用了抗日色彩突出的名称,并按照汉口街道命名的惯例,以平行于长江者为街,以垂直于长江者为路。如山崎街改为卢沟桥路,成忠街改为台儿庄路,西小路改为七七街,平和街改为九一八街。为纪念抗战中牺牲的将领,南小路改为郝梦龄路,中小路改为刘家麒路等。
这一次收回日租界和成立第四特别区,更多的是象征意义。在收回日租界前,日军已于八月初占领了黄梅县城,战场已经进入湖北境内。进入八月以来,武汉战局日益危急,人心浮动,政府机关也开始陆续撤往重庆,国民政府也非常清楚武汉无法长期固守。
另一方面,日本撤离一年以来,日租界在汉口市政府管理之下,已经事实上与收回无异了。选择在这时高调宣布收回日租界,并大张旗鼓地展开更名运动,明显有鼓舞士气的用意,也是出于民族情感的需要。
武汉沦陷前夕,国民政府下令对第四特别区进行了大强度破坏,大部分建筑都被烧毁,日本总领事馆、海军陆战队本部被夷为了平地。同年10月25日,日军攻陷武汉,又恢复了汉口日租界。
1943年1月9日汪伪政权在向英、美宣战的同时,与日签订《日汪关于交还租界及撤废治外法权之协定》,声称:日本政府决定将日本在中国境内所有专管租界行政权交还汪伪政府;日本政府决定速行撤废在中国所有的治外法权等等。汪伪政权在形式上收回各地日租界。实际上,在日军控制、占领之下,所谓交还租界和撤废治外法权纯属骗局。
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,国民政府才正式收回各地日租界。
标签: